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曹明兰1,李亚东1,2,冯海英2,蔡彩3(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倾斜摄影与激光扫描技术结合的3D森林景观建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王坤,韦晓娟,李宝财,李开祥,马锦林(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特色经济林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金花茶组植物叶解剖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王邵军,李霁航,陆梅,张哲,李少辉,陈闽昆,曹润(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AM真菌-根系-土壤”耦合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胡懿凯1,2,朱宁华1,廖宝文2,游奕来3,唐虹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淇澳岛不同恢复类型红树林碳密度 及固碳速率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陆利军1,2,3,廖小平1,戴湘毅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学院;"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首都师范大学).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结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陈鸿申1,2,谢国芳1,2,张明生1,2,王倩1,2,幸菲菲1,2(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大学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响应面法对狐臭柴鲜叶果胶提取条件的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姚俊修1,2,李善文1,2,任飞1,李庆华1,刘学良3,吴德军1,2,燕丽萍1,2(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林木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西洋接骨木转录组SSR挖掘及荧光标记开发[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张译1,杨帆2,曾维忠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网络治理视域下森林碳汇扶贫模式创新 ——以“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童琪1,陈玫婷1,龙菁琦1,童方平2,李贵2,刘振华2,陈瑞2,吴敏2(贵州省植物园;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不同龄组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晏增,张江涛,赵蓬晖,杨淑红,马永涛,朱镝(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持续淹水胁迫对美洲黑杨幼苗生长及 生理生化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符群,王梦丽,李娜,吴桐(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暖木条荚蒾果抗氧化成分的制备及主要活性成分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廖菊阳1,2,3,祁承经4,3,冯贵祥3,朱颖芳4,张娟2,3,胥雯2,3,徐程扬1(北京林业大学;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外生态系统服务的科学意义及其价值评估 研究进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王万才1,2,3,闫文德1,2,3,4,李忠文1,2,梁小翠1,2,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城市森林生态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芦头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氮添加对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夏玉洁1,2,姚小华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油茶无性系裂果特性分析及粒径分级[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路鑫1,周伟伟1,吕良贺1,赵辉1,周婷婷1,王改萍1,2(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北方三地6个叶用银杏无性系生长生理选育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于泉洲1,2,刘煜杰3,周蕾4,石浩2,5,孙雷刚2,6(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基于遥感反演的中国森林冠层叶氮浓度 空间格局初步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陈琳1,2,刘世荣3,曾冀1,王晖3,卢立华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降水减少对红锥和马尾松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刘鸿宇,蒋承雨,蓝琳,李春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亚热带泡桐人工林土壤养分利用效率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闫灿1,邢艳秋1,高金萍2,辛颖1,田昕3(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国家林业与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省测绘科学研究所).基于机载LiDAR的伪大光斑波形数据反演林分平均高[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刘凯1,张帆航2,李泽2,梁文汇1,蓝金宣1(广西林科院广西特色经济林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同镁水平对油桐光响应曲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2期
  • 李世波1,2,林辉1,葛淼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遥感大数据与生态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贵州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润雅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东洞庭湖湿地植被高光谱数据降维与分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1期
  • 贾艳艳1,唐晓岚1,2,刘振威3,刘德保1,杨阳1(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沿岸芜湖区段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1期
  • 陈相武1,2,3,徐爱俊1,2,3(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林业智能监测与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林业感知技术与智能装备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基于单目视觉的立木高度测量方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1期
  • 王凤娟1,夏晓雨1,张娜2,符群1,郭庆启1,3(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省森林食品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减压-超声波联用提取红松籽油动力学模型及油脂组成、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1期
  • 曹宏杰1,2,王立民2,徐明怡2,黄庆阳2,罗春雨2,谢立红2,倪红伟2(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变化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1期
  • 孙延军1,陈晓熹1,付奇峰2,龚奕青3,邝嘉慧2,李楠3,荣建伟2,廖文波4(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梅林水库管理处;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深圳市梅林水库仙湖苏铁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1期
  • 陈宗铸,陈小花,陈毅青,杨琦,雷金睿(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南岛热带人工林主要树种(组)生物量相容性模型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1期
  • 管清成1,2,徐丽娜1,2,赵忠林1,2,宋彦彦1,2,张言1,2,李英爱1,2(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吉林松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吉林省白石山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第11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