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慕灵(香港中文大学,香港都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从报刊看1943年至1949年上海文化场域中的“张爱玲想象”[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陆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暴力政治与性别对抗的同构书写* ——《小团圆》中的“殖民”叙事分析[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王文艳(广东工业大学).香港诗人?粤地诗人?* ——从史料的发掘重审现代派诗人侯汝华的文化身份[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于伟(中国人民大学).老舍在美国期间文学创作模式的转变[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金传胜(扬州大学文学院).1948年香港《华侨日报》上的茅盾佚文[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白杨(暨南大学文学院).文脉传承与知识谱系的建构* ——陆士清教授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朱双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台湾研究院).陆士清的敏锐眼光、使命担当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徐振华(聊城大学文学院).新发现的苏曼殊捐上海国学保存会史料考论[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安静(华东师范大学).结构模型与思想气质:叙事学视阈下的《米勒》[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陈思和,卢新华,李良(复旦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海外华文文学三人谈[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朱寿桐(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心灵“伤痕”的深广度挖掘 ——卢新华小说之于汉语新文学的意义[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芦苇.漫长又痛苦的等待 ——谈卢新华及其中篇小说《米勒》[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田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无漏与有漏,追寻与迷惘 ——从卢新华的新作《米勒》说开去[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汪政(南京晓庄学院).思想者之旅 ——卢新华创作论[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陆士清(复旦大学).放笔天地间 ——读江扬的《同一片天空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钱晓茹(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当代意识和人性透视 ——陆士清文学评论的两个亮点[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任茹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从曾敏之研究看陆士清教授的学术风格与人文品格[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4期
-
苏永延(厦门大学中文系).二战后马华反法西斯小说叙述的嬗变[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3期
-
张松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在南洋与中国之间* ——归侨作家韩萌的家国想象[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3期
-
余小梅(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史述之外:加华双语作家李彦的生态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3期
-
张海燕1,李彦2,3,4(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红色经典文献的跨文化翻译* ——对《1937,延安对话》译者李彦的专访[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3期
-
顾振辉(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两岸现代戏剧的同声相和* ——以青钊的戏剧创作为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3期
-
赵皙(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跨界现象的“在地”呈现* ——当代香港散文管窥[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3期
-
张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从性别遭遇到现代纠缠:台湾日据后期现代启蒙的反思* ——以吕赫若为中心[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3期
-
潘莉(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中国现实主义的新声或过渡* ——英语世界高晓声研究述评[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3期
-
黄万华(山东大学文学院).李彦的创作世界 ——兼谈新移民文学[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