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玉玮1,张田田2,李辉1,宋晓宇1(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中共诸暨市委党校).双重情绪设计对多媒体学习影响的眼动研究:学习者认知风格的作用[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6期
-
郑伟1,张嘉禹2(山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风险防控与监管——基于《风险监管框架》的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6期
-
张要要(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父母参与、压力感知与初中生非认知能力[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6期
-
刘良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爱与意志的教育:教育现象学的两个意向性[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6期
-
宋宇1,刘芷楠2,邝艺敏1,贾朝良1,梁秋淼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乡村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探究[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6期
-
王永固,金剑亚(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运行状况与学习满意度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6期
-
陈桂生.中国教育文化的历史特点——关于若干教育基础理论问题的问对[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6期
-
格特·比斯塔1,赵康2(爱丁堡大学莫雷教育与体育学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学科和理论再审思及主体化教育新视角——格特·比斯塔教授访谈录[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6期
-
张琦,陈建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的文凭效应及其异质性——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6期
-
汪卫平(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学生全球流动是重塑人类共同未来的重要想象——评《全球化时代学生流动能力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6期
-
贺晓星(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形式、情感与个体觉醒:浅析片冈德雄的文艺教育社会学[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6期
-
王占魁,阿普尔.教育学人风采——迈克尔·阿普尔[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6期
-
艾子1,柳海民2(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基于ArcGIS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与规划[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5期
-
王凤娥1,曹辉2(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惩戒权的实施进展与完善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5期
-
蔡文伯1,2,刘俊丽1(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双一流”大学建设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政策效应——基于准实验与双重差分模型的计量检验[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5期
-
张睦楚(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书生报国的另一种面相:留美中国学生的价值选择与意义转向[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5期
-
聂佳雯,赵怡佳(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智能时代的劳动教育、对话教育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二期教育基本理论学术沙龙综述[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5期
-
简成熙(屏东大学教育行政研究所).重审教学哲学:分析传统、本真与解放的美丽邂逅[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5期
-
杨晓霞,吴开俊(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差序格局下的公办与民办初中竞争关系探究[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5期
-
吴冬连,李闻戈(华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校范围内的积极行为支持的图谱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5期
-
刘庆昌(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认识者的历史演化[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5期
-
黄丹1,王虹2,亓凯3(天津开放大学;天津市河西区湘江道小学;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天津市的实证调研[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5期
-
王枏.教育学人风采——叶澜[J].现代教育论丛,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