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郭欢乐1,汤彬1,李涵1,曹钟洋1,曾强1,刘良武2,陈志辉1,3(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安乡县农业农村局).湖南省玉米地方品种表型性状综合评价及类群划分[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沈文远,陈昕钰,余徐润,吴云飞,陈刚,熊飞(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根际温度胁迫对小麦根系形态及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温蕊1,陈茜午1,赵雅杰1,贾祎明1,卢旭东1,张继宏2,李焕春1,赵沛义1,张永虎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清水河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模式谷田水温效应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闻丹妮,鲍聆然,刘蒙蒙,沈波(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OsWD40过表达水稻根系响应盐胁迫的转录组分析[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王金香,王艳芝,幸丽璇,刘建霞,王润梅(山西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设施农业技术研发中心).赤霉素对盐胁迫下绿宝糯黍子幼苗根生长及渗透调节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尹希龙1,2,石杨1,2,李王胜1,2,兴旺1,2(黑龙江大学国家甜菜种质中期库;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甜菜幼苗光合生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梅丽(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藜麦适应性栽培研究进展及展望[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惠超,杨卫君,邓天池,陈雨欣,宋世龙,张金汕,石书兵(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炭用量对灌区春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张明发1,张胜1,滕凯1,陈前锋1,田明慧1,江智敏2,巢进1,菅攀锋2,邓小华3(湖南湘西州烟草公司生产技术中心;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农业大学).湖南花垣烟区秸秆生物炭配施量对土壤pH及烤烟根系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张瑞栋,梁晓红,刘静,南怀林,王颂宇,曹雄(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种子引发对干旱胁迫下高粱种子发芽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侯雪1,陈雨洁1,李春苗1,方淑梅1,2,梁喜龙1,2,郑殿峰1,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海洋大学).调环酸钙对盐碱胁迫下绿豆苗期生长的调控作用[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孙子欣1,2,蔡柏岩1,2(黑龙江大学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省寒地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连作对土壤微生物菌群影响及修复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马春梅,田阳青,赵强,李江余,吴雪琴(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棉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对棉花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赵小琴,贾瑞玲,刘军秀,刘彦明,文殷花,师丽丽,张娟宁,马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120份谷子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表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乔江方1,张盼盼1,邵运辉2,刘京宝1,李川1,张美微1,黄璐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不同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王和寿(宁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不同氮素水平对叶用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周浩1,邱先进1,徐建龙2(长江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磁化水灌溉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熊又升1,熊汉锋2,郭衍龙3,王海生4,刘威1,严与向3,谢媛园1,周剑雄1,杨立军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鄂州职业大学;鄂州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武汉市农业检测中心).减量施肥模式对稻麦轮作体系中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姜树坤1,2,王立志1,2,杨贤莉1,2,张喜娟1,2,刘凯1,迟力勇1,2,李锐1,2,来永才1,2(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寒地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农作物低温冷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61-2019年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域水稻生长季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张东霞1,秦安振2(河南省焦作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冬小麦―夏玉米作物蒸散量及其水热关系研究[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朱启迪1,李艳艳1,卢萌2,林圣哲2,余成强1,刘轲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省现代生物育种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科技大学).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分析[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赵斌1,2,季昌好1,2,孙皓1,2,朱斌1,2,王瑞1,2,陈晓东1,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多棱饲用大麦品系粮、草产量及品质的鉴定与综合评价[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史关燕1,王娟菲1,麻慧芳1,赵雄伟2(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谷子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杨妍1,2,徐宁生1,2,潘哲超1,2,李燕山1,2,杨琼芬1,2,张磊1,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云贵高原马铃薯与油菜科学观测实验站).多效唑和氮肥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齐广勋1,董岭超1,张伟2,袁翠平1,刘晓冬1,王英男1,董英山1,王玉民1,赵洪锟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外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3(SMV3)的抗性评价[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王雪茹,陈海飞,张振华(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硝酸盐缓解油菜铵毒害的生理机制[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郭巨先1,黄家昕2,李桂花1,符梅1,罗文龙1,王俊2,陆美莲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芋头挥发性代谢物分析及其品质综合评价[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种浩天1,尚程1,张运波1,2,黄礼英1,2(长江大学农学院;长江大学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增密减氮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颖花形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陈燕1,陈强2,何轶3,喻会平3,郜军艺3,赵二卫3,陆引罡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大学烟草学院;贵州省烟草公司毕节市公司).植烟生态区、品种及其互作对烤烟多酚含量及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 李志华,穆婷婷,李爱军(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生育进程相近的谷子杂交种两系亲本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分析[J].作物杂志,2022,第6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