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鑫鹏(南京大学文学院).《河岳英灵集》古本面貌考[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雷磊,杨锦涛(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明代嘉靖抄本《升庵玉堂集》考论[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李建江(山东大学文学院).晚清民国诗话作者、文体及文本考辨[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陈学祖(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批评研究院).大诗歌史视野与民国汉语诗史之重构[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谷维佳(华南师范大学).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编辑定名与篇章分合的确认路径——以其二十《昔我游齐都》篇文本错简为核心[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杜光熙(唐山师范学院文学院).元稹自编别集与其诗歌体类观念的演进[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王维佳(苏州大学文学院).《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考[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姚伊嘉(北京大学中文系).《杨於陵和<裴阁老曹长题临泉驿>》诗碑“邮亭”考[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裘石(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传世《张好好诗卷》非杜牧书考[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崔洪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于若瀛年谱简编[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王江鹏(南京大学文学院).《蜗庐寄吟草》作者考[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隋雪纯(北京大学中文系).陶诗传统与中唐前期山水田园诗的异变[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姜俵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苏轼接受陶渊明的变化过程及其“师陶”的三个层面——以三度再创作《归去来兮辞》为例[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陈芯芸(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南宋长淮书写的和平图景与“异域”想象[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郑妙苗(清华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从《修辞鉴衡》的成书看元代“专书改编型”诗法文献[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王雷超(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名贤诗评》的成书过程与选诗旨趣——兼论后七子派后期诗学思想的嬗变[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徐梦(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精神围城中的生命轨迹:闺塾师曹鉴冰诗词探论[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陈光(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皇元风雅》与元中后期台阁、山林诗学观念的交融[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徐隆垚(浙江大学文学院).“诗统”的魅力:《诗薮》与万历早期复古派的关系网络[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邓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竟陵派诗人黄传祖的诗学转向及其批评策略[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贾星(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书信纪实与诗歌述情:“大礼议”记忆与文徵明诗风转向[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张月(山东大学).论方东树对王士禛《古诗选》之修正与桐城诗学新建——以三度再创作《归去来兮辞》为例[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胡游杭(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万斯同的诗史写作与明末清初诗歌思潮——基于对《新乐府》与《鄮西竹枝词》的观察[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中国诗歌研究》编辑部(《中国诗歌研究》编辑部).《中国诗歌研究》稿约[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2期
-
巢彦婷(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风骚轨范》中所见陆游佚诗四首辑考——兼论域外早期选本的价值[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1期
-
陈丽娟1,罗超华2(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南羲采《龟磵诗话》的编纂及其唐宋诗观[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1期
-
马芳(中国海洋大学).王肃释《卫风·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考论[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1期
-
张树国(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成相篇》:源出秦国宦学读本的讽诵文体[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1期
-
闫艳(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由实入虚:“轺车”与唐诗意象之建构[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1期
-
郑倩茹1,杨庆存2(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上海交通大学).论朱自清的古典诗歌研究与散文创作[J].中国诗歌研究,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