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胥志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梁永佳(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本土人类学与多重普遍性:重新思考“利奇-费孝通之辩”[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濮文起(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大闹天宫的土地爷——《土地宝卷》试析[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李传军(青岛大学历史学院特聘).历史与传说的双重变奏——青岛秦始皇传说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动因[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王霄冰,陈科锦(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民俗志的历史发展与文体特征[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朱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从历史到现实:批判遗产研究探骊[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陈加晋1,卢勇2(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在解构与重构之间:农业遗产与工业文明交互中的文化认同困境[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朱阳(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从“人本人”到“人文人”:人类表征系统的全球化隐喻转型[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学中国化的一块基石——论钟敬文的故事学研究[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秦文硕(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俗道与礼俗:许地山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礼俗转向”[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王杰文(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本事、故事与叙事——唐传奇《柳毅传》的表演研究[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对《本事、故事与叙事——唐传奇〈柳毅传〉的表演研究》的简短回应[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祝秀丽,丁云凤,文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黄巢不杀鲁义姑端午传说探析[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鞠熙(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天下与遗产:中国古代风俗学的两种面向[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林海聪.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学术论坛在济南召开学者倡言构建中国特色非遗理论与实践研究体系[J].民俗研究,2022,第6期
  • 毛巧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采风与搜集的交融与变奏:以新中国初期“忠实记录、慎重整理”讨论为中心[J].民俗研究,2022,第5期
  • 黄龙光1,杨晖2(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文化空间视野下特色旅游小镇的民俗文化公共实践[J].民俗研究,2022,第5期
  • 郭永平1,曾伟2(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宗族、乡约与地方社会重构:以山西上党仇氏为例[J].民俗研究,2022,第5期
  • 孙笑非(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新式家具下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家庭生活的变奏与空间秩序重构[J].民俗研究,2022,第5期
  • 赵彦民(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国家语委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大连外国语大学)).共有资源视域下的华北农村水利组织研究——以《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第6卷)邢台水利调查资料为中心[J].民俗研究,2022,第5期
  • 祝鹏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采风:一种文明生成方式的古今流变[J].民俗研究,2022,第5期
  • 吴娟(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杜文澜《古谣谚》编纂问题商兑[J].民俗研究,2022,第5期
  • 马新,舒显彩(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立春活动再考察——兼论礼俗关系[J].民俗研究,2022,第5期
  • 赵倩(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传说与社会:晚清三皇姑传说的重构与正统化[J].民俗研究,2022,第5期
  • 刘卓(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美术系).民国纸媒中的风俗画——《北洋画报》连载陈师曾《北京风俗画》册页的若干史料钩沉及分析[J].民俗研究,2022,第5期
  • 王广振1,徐嘉琳2,于皓宇3(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郑州航空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城市特色民居文化空间复兴研究——以青岛里院为例[J].民俗研究,2022,第5期
  • 黄景春(上海大学文学院).从厌镇鬼神到风水荫佑——买地券内涵演变考略[J].民俗研究,2022,第5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