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晨阳,刘魁立,朝戈金,黄永林,张玲(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非遗保护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笔谈[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巴莫曲布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口头传统研究中心).申遗与履约: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进程看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朱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王燕彬(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从平面社会到垂直整体 ——费孝通与马林诺夫斯基思想的中国转化[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李达(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农业集体化时期乡村社会中的政治、情感与习俗 ——以豫东尹店公社泥水匠土地情结为中心的考察[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黄景春,李琦,毕雪飞,陈冠豪(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招财猫的形成、演变及在中国的传播[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周福岩(辽宁大学文学院).非遗传承与社区参与 ——基于伦理学的视角[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陆慧玲(扬州大学文学院).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新的文明交流框架[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色音,李正宇(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论葛兰西的民俗观[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鞠熙,高洁(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随手行动与生生世界:福建霍童的山民和青草[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雷娜(河南工程学院).齐普斯童话改写理论的逻辑、路径与意义 ——以《梦想的斗篷——中国童话》为中心[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黄永林(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非遗保护的制度建构与实践创新[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张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愿景[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王卫平,胡勇.《风土与时运:江南乡民的日常世界》[J].民俗研究,2023,第6期
  • 鲁春晓(山东女子学院旅游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流转与嬗变研究[J].民俗研究,2023,第5期
  • 刘智英1,马知遥2,刘垚瑶3(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非遗工坊的生成逻辑、基本意涵与实践分析[J].民俗研究,2023,第5期
  • 张剑1,刘亚秋2(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传播断裂与互动共融:艺术乡建主客体关系及其对话机制[J].民俗研究,2023,第5期
  • 杨素花,吴佩林(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孔府档案研究院).孔府的新年食俗:一个多元建构的“礼仪标签”[J].民俗研究,2023,第5期
  • 汪湛穹1,小田2(厦门大学电影学院;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近代江南庙会演剧俗例探析[J].民俗研究,2023,第5期
  • 覃延佳,王越平(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华夷之间:明清时期云南学宫的设置、传承机制及其象征意蕴[J].民俗研究,2023,第5期
  • 龙晓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礼俗互动中的多元一体秩序构建——以丧葬礼俗为例[J].民俗研究,2023,第5期
  • 赵诗琪1,陈芳2(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马王堆汉墓简帛文献所见“女子布”入药现象研究[J].民俗研究,2023,第5期
  • 张梦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代台湾分类械斗与民间信仰的互动关系探析[J].民俗研究,2023,第5期
  • 叶涛(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学科史、学术体制与学科发展——中国民俗学的自我认知与发展策略[J].民俗研究,2023,第5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