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民康(中央音乐学院).“非遗”传承、文化建构与身份认同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话语体系内在机制及功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朱腾蛟(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作为“礼仪”的歌唱 ——壮族对歌的制度性展演[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张天彤,关诺敏(中国音乐学院).城市化进程中科尔沁长调民歌的传承与重构[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冯长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00—2017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述评[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毛睿(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从涓子到李贽 ——“三‘心’一线”之古琴美学史意义[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崔玉花,罗旋(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伽倻琴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创新性发展 ——以金震先生艺术活动为中心[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乔邦利(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百年中国专业民歌演唱艺术纵览[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刘楠,杨乐,董蕾(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借鉴 突破 探寻——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语境下的聊斋俚曲曲牌[耍孩儿]本体分析路径[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田可文(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历史分期与音乐断代史研究 ——《近现代武汉的音乐生活》撰写的前提思考[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杨琛(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管乐器制作与演奏体现出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袁建军(南京艺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周敦颐“淡和”音乐观再识[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曹晓旭(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唐代帝王音乐创作研究[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谭蔚(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胡琴重奏教学目标及技术要求探究[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刘承华(南京艺术学院).“声无哀乐”论证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王颖晖(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中文音乐剧适应性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高舒(中国艺术研究院).破立之间 ——新中国民族乐器材料、工艺应用与观察[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马英珺(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中国音乐大典数据库的设计开发与应用[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丁博(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岷江上游地区阿尔麦人的社会结群方式 ——以黑水县木都村的座山会仪式音乐为例[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郭茹心(上海音乐学院).话语分析 ——不同研究视角下的陈其钢[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何中润(滁州学院音乐学院).梁雷弦乐四重奏《戈壁赞》音高组织分析[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刘勇(安徽师范大学).“中国乐派”要懂中国乐理要培养中国乐感[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李萌瑜(上海音乐学院).乐器制作之“感” ——新疆哈萨克族冬不拉制作工艺中的感官认知[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黄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基地").音乐博物馆叙事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李涛(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的角色化演唱 ——以《爱·文姬》①女主角为例[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安晶(丽水学院音乐系).徐渭戏曲思想中的“自然人性论” ——以《四声猿》为例[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中国音乐》编辑部).《中国音乐》第三届音乐学硕博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通知[J].中国音乐,2021,第6期
-
林小英(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音乐教育作为国家资产 ——走向共同建构与协商的社群主义[J].中国音乐,2021,第5期
|